
做電商如何抓利潤?5 大成本項目,從進貨到出貨的完整計算教學
很多電商新手都有一種錯覺:「一件商品賣 500 元,成本 300 元,利潤就是 200 元吧?」
但實際上,從進貨到出貨的每個環節,都藏著「看不見的成本」。如果沒有完整計算,賣得愈多,虧得愈多的情況很常見。
這篇文章就帶你完整拆解電商的「獲利公式」,讓你知道:
- 到底做電商要抓什麼成本?
- 毛利和淨利怎麼算才正確?
- 如何評估一個商品值不值得賣?
你可能會感興趣:2025年開電商創業要花多少錢?新手必備成本與省錢技巧全攻略
▍電商利潤的基本計算公式

銷售金額 –(進貨成本 + 包裝物流 + 行銷推廣 + 平台手續費 + 系統營運成本)= 淨利潤
別再只算「銷售價 – 成本價」,你還要加上:
- 成交成本(廣告/平台手續費)
- 出貨成本(物流/包裝)
- 維運成本(人力/系統/客服)
你可能會感興趣:2025 開電商收入解析:一個月能賺多少?哪些因素影響利潤?
▍電商經營的 5 大成本項目解析

▎商品進貨成本
這是最直接也是最明顯的一筆成本,包括:
- 商品進價
- 進口報關/稅費(若從國外進貨)
- 專屬包裝/客製加工費用
注意事項:
- 若用代發、預購,也要加上供應商抽成
- 自有品牌則還需加入生產模具、最小訂購量(MOQ)
你可能會感興趣:電商開店要不要囤貨?新手開店必懂的現貨與無庫存模式完整解析
▎包裝與物流費用
出貨每一單都要經過包裝與運送,這些費用常被忽略:
- 包材成本(紙盒、緩衝材、封箱膠帶等)
- 寄件費用(超商/宅配/第三方物流)
- 倉儲與人力處理費(若有代出貨)
建議:
- 建立「每件商品平均出貨成本」計算表
- 若為免運活動,需自行吸收運費,也算成本之一
▎行銷推廣費用
沒有曝光就沒有訂單,行銷支出是很多電商最容易高估的部分:
- Facebook/Google 廣告(CPM、CPC)
- KOL 合作費
- EDM 系統/社群經營人力
- 折扣碼/滿額贈品等促銷活動成本
建議設定:「單一顧客獲取成本 CAC(Cost of Customer Acquisition)」
你可能會感興趣:2025 電商經營必學:顧客終身價值(LTV)提升的 5 大關鍵技巧
▎平台抽成與金流手續費
若你是架在 Shopee、Pinkoi、momo 等平台,平台會抽佣;官網也會有金流處理費:
- 平台抽成:2%~12% 不等(視平台與活動而定)
- 信用卡金流手續費:約 2%~3%
- 第三方系統抽成(例如 Shopify 販售抽佣)
你可能會感興趣:電商賣什麼最賺錢?2025 高毛利熱門品項與選品策略完整解析
▎系統/人力/維運成本
這類是「間接成本」,卻對整體利潤影響很大:
- 官網主機與系統月費
- 客服、出貨、倉管人事成本
- 設計、攝影、文案外包費
- 遊戲化機制、CRM 等行銷系統工具費
你可能會感興趣:2025 電商行銷:從任務到抽獎!如何用遊戲吸引顧客創造回購?
▍範例:用一件商品實際算出淨利潤

假設你販售一款保健食品,售價為 NT$980
來看真實的成本拆解:
項目 | 金額(台幣)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商品進貨成本 | $350 | 進貨價 |
包裝物流費用 | $80 | 含包材+寄件 |
行銷成本 | $150 | Facebook 廣告平均 CAC |
金流與平台費用 | $40 | 信用卡手續費+平台佣金 |
系統與維運分攤 | $50 | 分攤客服/設計等成本 |
總成本 | $670 | |
實際淨利 | $310 | 980 – 670 = 310(約 31.6%) |
你可能會感興趣:遊戲化電商是什麼?2025新趨勢:吸引顧客、提升轉換率的秘訣
▍常見問題 FAQ
▍結論
做電商,毛利高不等於有利潤。
只有真正掌握每一筆支出,才能避開「愈賣愈虧」的陷阱。
建議你建立一套「單品成本試算表」,每上架一款新品前就先跑一次損益估算,有助於做出更穩健的選品與行銷策略。